返回列表

国货体育用品什么时候才是真站起来?

2021-04-09

国货体育用品什么时候才是真站起来?

借着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的东风,中国体育品牌在2007年至2010年间进入了高光时刻。当初的短短几年里,消费者无法阻挡的体育热情和商业赞助、广告营销以及港股上市,众多体育品牌发展势不可挡。

在运动员李宁奥运点火的光环下,体育品牌李宁成了受益者。2009年,李宁的收入规模甩掉阿迪达斯,跃居中国体育用品市场二名,直逼耐克。

但经历了盲目扩张和“粗放式”发展后,整个行业不注重品牌定位和产品特质导致的商品同质化问题逐渐显现。

李宁、安踏、特步等为代表的国产运动品牌频频陷入利润下滑、门店关闭、库存率居高不下等怪圈。

仅2012年上半年,李宁就关闭了1200家低效门店,收缩市场的不仅仅是李宁一家,匹克关闭了1000余家门店,安踏体育也减少了110家。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很多当年80、90后耳熟能详的运动品牌从此走向了分水岭,有些衰败没落直至消失,有些改革、转型重回赛道。